15小时 15公里 踩遍黄浦江两岸 | 2018横港乡建营和我一起读上海
品/味/不/一/样/的/设/计
迎着清晨的阳光,我们从横港国际艺术村出发,期待着与奥雅设计上海公司的相见。书院里静坐听课的日子刚刚结束,集训的营员们就迫不及待开启了暴走考察的模式。
2018奥雅应届生集训之暴走考察始于晨光中的西岸艺术中心,历经35℃高温下的暴走,结束于晚霞下的世博公园。
早晨的奥雅设计上海公司涌入了一群靓丽的小黄人,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,左顾右盼好奇打量着墙面上的照片,前台、活动室、办公室到处都是明亮清新的黄色。
有些小组偷着时间开始寻找导师讨论方案。
在上海市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开发背景下,黄浦江西岸地区的崛起犹如夏日里的一抹凉,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为徐汇滨江。这里最出名的,也许就是这一连串的工业遗存改造案例,提醒着我们去感受这沿江区域的蜕变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1| 徐汇滨江:西岸艺术中心-余德耀美术馆 10:00am
上午到达的第一站,是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厂房,经建筑师柳亦春的挥刀改造,现如今变成了一个有着一百种可能性的艺术中心。
所谓“西岸”,是指上海徐汇区的西南片,东临黄浦江,紧邻龙华,与世博园区隔江相望,有约11.4公里长的滨江线。
在上海市和徐汇区主导的“西岸计划”之下,如今的这一片滨江地带,通过对历史建筑的翻新改建,成为了一大批超“酷”的私人博物馆、画廊、拍卖行和建筑事务所的聚集地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2| 正大乐城&绿地中心 12:00am
沿着文化廊,我们一路走到了这两个商业中心,趁着用餐的时间,体会这两种设计概念对于商业氛围的影响。
其中,正大乐城在中庭空间有一个台阶式的屋顶花园,绿化体量比较大。可以说是与大阪难波Park有相似之处。绿地缤纷城的空间组织更松散一些,绿化量没有那么多。
绿化量与商业氛围是否呈反相关的关系呢?正大乐城的建成时间比绿地缤纷城更早,是否现在它的业态发展因大体量的屋顶花园受到影响与制约呢?这些都等待着小黄人们探索与发现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3|徐汇滨江:东安路-日晖港 13:50am
午饭以后,我们继续徐汇滨江的考察。从正大乐城&绿地中心商业圈行走十分钟便到了黄浦江边,江水转出了一个“W”形,这片滨江地带被一些老上海称为“西外滩”。
曾集聚了包括龙华机场、上海铁路南浦站、北票煤炭码头、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,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、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,承载了百年民族工业历史。
它曾为上海乃至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,见证了当年上海工业的辉煌。
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的夏日饮品,消除了大家一早上的疲倦与燥热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4| 龙美术馆 14:40am
难以忽视的清水混凝土建筑,独自伫立在江边,这仍然是建筑师柳亦春的杰作。龙美术馆所在的区域原来是北票煤运码头,留存着装运所需的卸煤桥和铁轨,如今成为见证当年城与江互动关系的工业遗产,与新建建筑遥相呼应。
到了这里以后,我们并不急于走进去,而是在远处观望,美术馆与场地的关系,立面的肌理以及在建筑中强势存在的伞状结构与整个建筑的关系。
建筑以独特的现浇清水混凝土“伞拱”结构为构建特征,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庇护感,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“煤漏斗”产生视觉呼应。由此,建筑内部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,但巨大的空间尺度及细腻光洁的表面又会带来一种未来感。
这便是设计想要做到的——在时间的横竖轴上进行织造,新与旧的并置,就是不同时间的并置,它将带来充满魅力的具有历史感与记忆的城市空间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5|杨浦滨江 16:50am
杨浦滨江的气质相比较于徐汇滨江要松散的多,这便是抵达后感受到的第一印象。
别出心裁的管道装置吸引着同学们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6|后滩公园&世博公园 19:00am
后滩公园原址为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,这片工业棕地主要用作垃圾堆放和工业材料的储存用途,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结构遗存,由于污染物长期排放及管理不善,导致环境污染严重。
而如今,当我们在后滩公园游玩时,这里草坪、树木、雕塑布局清晰,错落有致,置身于成片的茅草和芦苇中,俨然一派自然乡野景色,光影交辉,流连忘返。
浩浩荡荡的一行人,沿着黄浦江顺流而下,在这里忘掉城市的喧嚣。
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相连,各有特色。上海世博公园不仅是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核心公共空间,更是上海中心城区以及沿黄浦江的一块结构型公园绿地。
因为要承载超高密度人流,水路、地面、地下三种体系的交通方式构筑了世博公园优越的外部交通网络系统。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7|结语 20:00
面对工业遗产保留和人性空间尺度的矛盾、生态系统破坏和修复重建的巨大挑战。我们重新审视绿地、景观、建筑、城市的关系。对具有特色的工业建筑进行功能转换、改造和保留利用。这些工业构筑物不仅成为了片区的标志性景观,也承载着上海的历史与记忆。
不仅仅是一场集体考察,更是一路的思想碰撞与灵魂交流,我们坚持着对景观的热爱,不断的寻找对于设计的探索之路,一切都在进行时!
编辑 / 村里的森也
摄影 / 村里的33 感谢各位可爱的营员供图~
欢迎致电,业务洽询
熊先生 13590247526 (深圳)
张女士 13681842185 (上海)
李先生 13811306567 (北京)
李女士 13880695657 (成都)
康先生 13810328455(文旅 小镇 田园综合体)
媒体合作,请联系
唐先生 18601077014(上海)